疏解非首都功能 央企总部搬离北京步伐提速
本文来源:证券时报网
原文标题:疏解非首都功能 央企总部搬离北京步伐提速
三峡集团总部回迁湖北、中国船舶(24.730, -0.57, -2.25%)集团总部迁驻上海、中国电子集团总部“花落”深圳……央企被视为国民经济的压舱石,而作为大脑中枢的央企总部迁址或选址自然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就有8家大型央企将总部迁址或选址京外落户,这也显示出央企总部搬离北京的步伐提速。
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统计,包括中国船舶集团、中国电子集团、三峡集团在内的3家央企将总部外迁出京,而新组建成立的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和中国稀土集团选择落户京外,中国星网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以及中国中化集团也于去年正式确定集团总部迁驻雄安新区。
对比之下,目前北京仍是央企扎堆的大本营,国务院国资委去年12月公布的央企名录显示,目前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央企有97家,而总部位于北京的央企多达70家。
多位专家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以及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是央企总部陆续迁址或选址京外的主要原因。
“从央企发展看,留在北京的意义正在下降,比如珠三角、长三角制造业非常发达,央企很多业务早已嵌入到其他区域的经济产业链中,总部搬入后,央企更加靠近产业链、靠近市场,这样才能持续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能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告诉记者。
实探中国船舶集团
“集团总部人员有400多人,基本上所有员工于去年12月中旬陆续搬到了上海黄浦区老西门新办公地,我也已经来上海工作10多天了,目前公司安排了员工宿舍,半个月左右可以回京探亲。”在中国船舶集团总部工作8年多的李哲(化名)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
1月6日下午,证券时报记者实地走访了中国船舶集团总部此前在京的办公地——北京市海淀区昆明湖南路72号。
这里地处北京西三环到西四环之间,从北京地铁10号线车道沟站A口上来,就看到了中国船舶集团的办公大楼,交通可谓十分便利,而昆明湖南路的另一头便是中关村(7.550, -0.15, -1.95%)军民融合产业园。中国船舶集团办公区院内有武警执勤,访客需要从门口传达室登记方可进入。在此地停留了近20分钟,记者发现,进出中国船舶集团大院的车辆和人员很少。
中国船舶集团传达室一位保安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此前是中国船舶集团总部所在地,总部人员规模大概三四百人,去年底大部分人员已经搬到了上海新址办公,目前在此地留守的员工只有10多人,听说未来这里将留给中国船舶集团下属企业办公。”
10多天前,也就是2021年12月24日,中国船舶集团总部迁驻上海大会在沪举行,这也意味着中国船舶集团官宣迁址上海。
中国船舶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在会上表示,中国船舶集团与上海渊源深厚,集团公司总部迁驻上海,有利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利于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有利于更好融入和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将为集团公司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中国船舶集团是由中国船舶工业和中国船舶重工这两家央企于2019年10月合并而来,合并之后成为了全球最大造船集团,其在A股拥有9家上市公司控股权,这也是作为央企巨无霸之一的中国船舶集团备受市场关注的一大背景。
官网信息显示,中国船舶集团资产总额8733.8亿元,员工人数达34.7万人,记者还注意到,中国船舶集团联系地址已经更新为上海市黄浦区老西门街道中华路889号。
疏解非首都功能
实际上,中国船舶集团总部迁入上海只是近期多家央企迁址或选址落户京外的一个缩影。2021年,多家央企动作频频,搬离北京的步伐提速趋势明显。
去年12月23日,由多家央地国企稀土板块整合而来的中国稀土集团在江西赣州亮相;12月24日,由“南北船”重组而来的中国船舶集团总部迁驻上海;12月25日,我国最大的国有IT企业中国电子集团总部“花落”深圳。
更早之前的9月25日,新组建的电力装备新央企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在上海选址并宣布正式揭牌成立;9月26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在武汉召开搬迁大会,并官宣正式启动回迁湖北。
而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的雄安新区,也于近期迎来3家央企。
12月17日,雄安新区公开挂牌出让了两块启动区的土地,分别被中国中化集团和中国华能集团摘得,到12月21日,此次交易也正式在雄安新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公示完毕,加上中国星网集团,3家央企正式确定了在雄安新区的新地址。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4月和5月,中国星网集团、中国中化集团先后将总部注册在了雄安新区,8月初,中国华能发布的消息显示其总部将疏解至雄安。
综合来看,刚刚过去的2021年,就有8家大型央企决定将总部迁至京外或在京外选址落户。不过,对比之下,北京目前仍然是央企扎堆的大本营。
国务院国资委12月发布的央企名录显示,目前,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央企有97家。有统计显示,央企名录中总部位于北京的央企多达70家,占比超过72%。同为一线城市的上海仅有6家、东北三省5家、广东5家、湖北3家、河北雄安2家、四川1家、江西1家、港澳4家。
“央企总部扎堆北京是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现象,现在很多央企都是由原先的工业部改组或者拆分而来。目前北京正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央企和其他企业一样,都是市场主体,因此央企总部职能属于非首都功能,这正是央企总部搬离北京的重要背景。”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
实际上,央企总部迁址出京的步伐提速,可以视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向纵深推进。
2014年,国家明确了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四大核心功能,要求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这也是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政策导向的一大背景。
2017年4月,国家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河北雄安新区,而雄安新区也正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2021年1月,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推动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转移”、“支持部分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高等学校等向雄安新区有序转移”等内容。
“目前,雄安新区已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建设同步推进的发展阶段。从2021年起,部分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已启动分期分批向新区疏解。”在去年12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丛亮公开表示。
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央企总部扎堆北京导致过多资源集中一地,从而加重了首都城市运行的负担,同时也不利于央企提升国际竞争力成为业内共识。
盘和林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从北京的角度看,首都城市功能过于集中,中心化程度太高,会造成拥堵和人口激增,出现城市病,所以当前北京的城市功能需要疏散,通过城市去中心化来提高城市生活体验,解决城市拥堵,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而当前央企离开北京起到了带头作用。
“从央企发展看,留在北京的意义正在下降,比如珠三角、长三角制造业非常发达,央企很多业务早已嵌入到其他区域的经济产业链当中,总部搬入后,央企更加靠近产业链、靠近市场,这样才能持续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盘和林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央企总部搬离北京对首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备受各方关注。
光大银行(3.390, 0.05, 1.50%)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表示,“央企总部搬迁对北京影响有限,央企总部工作人员一般不多,且央企总部不存在对实体产业链的影响,总部搬迁对北京就业影响有限。”
“北京疏导人口是为了让首都发展更为顺畅,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北京的经济总量,但是疏解非首都功能会让北京更加宜居,能够让北京在举办各类会议、活动、赛事的时候更加从容。”盘和林认为,北京并不需要担心未来发展的问题,专精特新的科技创新企业和产业将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而北京市也在积极谋篇布局,2021年11月,《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正式发布。规划称,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到203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建成全球人才高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切实支撑好科技强国建设,更好向世界展示科技创新“中国贡献”。
带动迁入地经济发展
央企总部的搬离在有利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同时,也将为新迁入城市的发展起到总部经济效应。
财经评论员谭浩俊撰文表示,过去,一家央企能够成就一座城市,特别像钢铁、汽车等企业,都把一个城市带动起来了,“如十堰、马鞍山、攀枝花、鞍山、本溪等。虽然都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产物,但是,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发挥好央企的作用,在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地区产业提升、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效果。”
“央企总部迁入的利好,主要是能给当地带来更多的税收和就业,另外可能增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这些都是典型的总部经济效应。”吴刚梁指出。
从央企总部近期迁址或选址案例看,除了中国稀土集团选址在江西赣州这样的三线城市外,其余的7家大型央企迁入地主要包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或者雄安新区。那么,这样的选址有何特点和原因?
对此,盘和林认为,央企选址普遍贴近产业链、供应链,或者贴近市场,“比如中国电子集团总部迁驻深圳,深圳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强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中国电子集团能够更加贴近电子信息产业的供应链。”
不过,也有专家建议,在根据自身发展选定新址的同时,也应鼓励央企到二三线城市落户。“央企凭借强大的实力可以吸引人才、资金以及产业向所在城市聚集,这样就能够把当地城市的经济发展带动起来。从目前看,央企总部 对一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有限,如果央企能到二三线城市,对当地发展则更加有利。”谭浩俊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
金莎js9999777的网址是一家致力于系统集成多媒体投影显示、大屏幕视频拼墙系统、大数据可视化软件开发、人工智能领域技术普及和应用的股份制公司。集项目建设、产品研发生产、售后维保服务三位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拥有上千家紧密合作的区域经销商和用户。客户群体广泛分布于军政、交通、能源、广电、金融、电信、教育、互联网等各大行业。
本文及图片转自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